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二维码
目录列表
2025年, 第3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3-20
上一期   
目次
目次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0. 
摘要 ( 37 )   PDF(508KB) ( 12 )   PDF(mobile)(508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共识
肝细胞癌合并乙肝肝硬化病人肝切除安全性评估专家共识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225-236.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50151
摘要 ( 67 )   PDF(1239KB) ( 12 )   PDF(mobile)(1239KB) ( 8 )  
在我国,约80%以上的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病人合并有不同程度的乙肝后肝硬化。与西方国家不同,肝切除术仍是我国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肝癌病人肝硬化的严重程度个体差异较大,虽然代偿期时肝功能可处于正常范围,肝硬化程度加重导致肝脏储备功能及再生能力显著下降,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及肝衰竭的发生率就越高。因此,需要对合并不同程度肝硬化的肝癌病人实施尽量多保留肝实质的肝切除,保证手术安全。由于目前对不同程度肝硬化影响肝癌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认识不足,尚无针对伴有不同程度肝硬化肝癌病人如何合理选择手术方式的共识,是影响肝癌病人肝切除手术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降低伴有肝硬化的肝癌病人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深入研究。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邀请多位国内知名肝脏外科及肝病专家,深入探讨肝硬化程度在肝癌病人肝切除安全性评估中的作用及如何提高手术安全性,该共识旨在帮助肝脏外科医生对肝癌合并肝硬化病人制定合理的外科手术决策,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笔谈
甲状旁腺识别与保护技术:现状与未来展望
林炫 黄文煜 王思思 赵文新 王波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237-240.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50127
摘要 ( 57 )   PDF(1047KB) ( 38 )   PDF(mobile)(1047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影像学检查假阴性及假阳性原因分析
代文杰 周冰雪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241-244.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50128
摘要 ( 52 )   PDF(1418KB) ( 25 )   PDF(mobile)(1418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手术治疗的相关决策与处理
徐波 冯键华 蔡文松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245-247.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50133
摘要 ( 47 )   PDF(888KB) ( 25 )   PDF(mobile)(888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技术的应用及进展
赵婉君 苏安平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248-250.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50129
摘要 ( 42 )   PDF(883KB) ( 2 )   PDF(mobile)(883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无充气锁骨下入路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分析
王冰 刘子靖 阳泽龙 菅雁兵 张淋淋 李晨 姚京 田文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251-255.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50125
摘要 ( 44 )   PDF(783KB) ( 25 )   PDF(mobile)(783KB) ( 3 )  
目的 探讨无充气锁骨下入路腔镜手术(gasless trans-subclavian approach endoscopic surgery,GTAES)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 2023年1月~2024年10月接受单侧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的PHPT病人55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传统低领弧形切口入路开放手术组(开放组)31例,无充气锁骨下入路腔镜手术组(腔镜组)24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资料、颈前功能恢复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与开放组术前血钙分别为(2.68±0.10)mmol/L、(2.63±0.16)mmol/L,术后1天血钙分别为(2.39±0.12)mmol/L、(2.36±0.16)mmol/L;腔镜组与开放组术前甲状旁腺激素(PTH)分别为27.55(110.05,155.75)pg/ml、137.00(107.00,210.30)pg/ml,术后1天PTH分别为18.98(12.64,23.53)pg/ml、13.85(7.36,23.23)pg/ml,各自组内术后1天血钙及PTH较术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声音嘶哑、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出现。术后出现手足麻木症状病人腔镜组5例(20.8%),开放组8例(2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两组术后3天颈部疼痛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1个月吞咽牵拉感评分[(1.92±1.06)分比(2.77±1.38)分,P=0.015]及颈前不适感评分[(1.63±0.88)分比(2.35±1.33)分,P=0.018]均优于开放组。术后3个月两组Stony Brook颈部瘢痕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病人切口满意度的VAS评分为(9.08±0.88)分,开放组为(8.19±1.30)分,腔镜组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对于经术前定位检查明确由单侧甲状旁腺腺瘤引发的PHPT病人,GTAES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术式,在术中寻找及识别病灶、切口美容及颈前功能保护效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PHPT病人提供了新的手术方案选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小RNA-362-3p通过靶向双特异性磷酸酶10调控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贾永 申骏龙 范超 王军岐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256-260.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1536
摘要 ( 58 )   PDF(1176KB) ( 15 )   PDF(mobile)(1176KB) ( 1 )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362-3p对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30例食管癌病人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体外培养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和食管癌细胞EC9706、TE10、KYSE-140、KYSE-150,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组织和细胞中miR-362-3p、双特异性磷酸酶10(DUSP10) mRNA的表达水平。将EC9706细胞分为NC组(正常培养)、miR-NC组(转染miR-362-3p mimic NC)和miR-362-3p组(转染miR-362-3p mimic)、si-NC组(转染DUSP10 siRNA NC)、si-DUSP10组(转染DUSP10 siRNA)、miR-362-3p+pcDNA组(共转染miR-362-3p mimic和pcDNA3.1-DUSP10 NC)和miR-362-3p+pcDNA-DUSP10组(共转染miR-362-3p mimic和pcDNA3.1-DUSP10)。RT-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362-3p和DUSP10 mRNA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DUSP10、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p2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362-3p和DUSP10的靶向关系。结果 食管癌组织和细胞中miR-362-3p呈高表达,DUSP10呈低表达。过表达miR-362-3p或敲低DUSP10表达显著降低EC9706细胞的活性、迁移、侵袭数以及CyclinD1、MMP-2、MMP-9表达,显著升高p2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362-3p靶向调控DUSP10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调DUSP10表达部分逆转过表达miR-362-3p对EC9706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362-3p可通过靶向下调DUSP10表达抑制EC970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食管癌病人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Ⅲ级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王怡凤 华荣 何毅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261-266.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1261
摘要 ( 55 )   PDF(960KB) ( 2 )   PDF(mobile)(960KB) ( 1 )  
目的 探讨老年食管癌病人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 分级≥Ⅲ级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2021年1月~2022年12月接受根治性食管切除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人376例。依据Claven-Dindo手术并发症分级系统进行分组,Clavien-Dindo 分级≥Ⅲ级组(93例)和Clavien-Dindo 分级<Ⅲ级组(28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并发症Clavien-Dindo 分级≥Ⅲ级的影响因素,采用R 3.5.1软件建立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下面积验证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采用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e拟合优度检验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度。结果 376例食管癌病人出现并发症Clavien-Dindo 分级≥Ⅲ级病人93例(24.73%);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ASA分级、预后营养指数及Charlson 合并症指数与老年食管癌病人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 分级≥Ⅲ级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ASA分级、预后营养指数和Charlson 合并症指数是老年食管癌病人术后发生并发症Clavien-Dindo 分级≥Ⅲ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基于5个变量构建老年食管癌病人术后发生并发症Clavien-Dindo 分级≥Ⅲ级的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验证,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0.794~0.876),该模型的区分度较好;绘制校准曲线,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预测概率和实际概率基本一致;Hosmer-Lemeshow 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5.737,df=8,P=0.676。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阈值概率在<0.8,净获益率>0。结论 基于5个独立危险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靠地预测术后发生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Ⅲ级的概率,有助于针对高危病人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Ⅲ级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族6-样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
仇睿 刘阳 马波 吕志平 马云帆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266-270.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406
摘要 ( 42 )   PDF(667KB) ( 3 )   PDF(mobile)(667KB) ( 0 )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族6-样(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6-like,ERCC6L)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2016年9月~2019年收治的NSCL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距癌组织至少5cm远的非肿瘤组织)14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ERCC6L蛋白在NSCL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比较ERCC6L高、低表达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评估ERCC6L表达与NSCLC病人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 IHC染色在42.4%(61/144)的NSCLC组织中检测到ERCC6L高表达,高于癌旁组织(37.7,%,37/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9,P<0.05)。ERCC6L高表达在低分化癌(χ2=38.660,P<0.001)、T2/T3期(χ2=6.528,P=0.011)和TNM Ⅲ期肿瘤(χ2=12.522,P<0.05)中更为常见,且淋巴结转移(χ2=5.802,P<0.05)、淋巴血管侵犯(χ2=29.899,P<0.05)与胸膜侵犯(χ2=7.942,P<0.05)较低表达者更为频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与低表达组比较,ERCC6L高表达病人的OS明显更短,5年OS率分别为44.8%和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5.919,P<0.05)。单、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表明,ERCC6L高表达(HR=2.106,95%CI=1.087~4.079,P<0.05)是NSCLC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ERCC6L在NSCLC中的高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特征密切相关,或许是NSCLC病人一项有价值的预后分子标志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小细胞肺癌中PROM2、RALY 和Rab15表达及预测发生骨转移的价值研究
龚顺松 朱炎 董轼 蔡奕欣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271-274.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669
摘要 ( 41 )   PDF(966KB) ( 5 )   PDF(mobile)(966KB) ( 0 )  
目的 探讨PROM2、RALY 和Rab1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 中的表达以及对NSCLC发生骨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6年3月~2022年2月确诊为NSCLC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人134例,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骨转移将病人分为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中 PROM2、RALY 和Rab15的表达;分析癌组织中PROM2、RALY 和Rab15的表达与骨转移的关系,通过Cox回归分析NSCLC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期间有43例NSCLC病人发生骨转移。发生骨转移病人年龄、BMI、腺癌占比、PROM2、RALY 和Rab15阳性表达占比高于未发生骨转移病人(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年龄、病理类型、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Group,ECOG)评分和PROM2表达阳性为NSCLC病人发生骨转移 的影响因素(P<0.05)。骨转移病人中,PROM2阳性病人的中位无骨转移生存时间低于PROM2 阴性病人(P<0.05)。结论 PROM2表达阳性是NSCLC 病人发生骨转移独立危险因素,并同其预后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引导肋间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腔镜下肺叶切除术麻醉药用量及镇痛效果影响
余昌伟 叶建华 吴刚 唐爱平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275-279.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388
摘要 ( 56 )   PDF(740KB) ( 3 )   PDF(mobile)(740KB) ( 2 )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肋间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腔镜下肺叶切除术麻醉药用量及镇痛效果影响。方法 2019年10月~2023年10月行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病人90例,按麻醉方式分为两组,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INB)组42例,采用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组48例,采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麻醉15 分钟(T1)、30 分钟(T2)、45 分钟(T3)、拔管后(T4)生命体征、麻醉药用量、镇痛效果、疼痛应激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TPVB组T1、T2、T3、T4的收缩压(SBP)分别为(115.88±9.29)mmHg、(113.58±9.72)mmHg、(117.33±9.17)mmHg和(121.15±10.51)mmHg,舒张压(DBP)分别为(86.74±7.35)mmHg、(90.83±8.82)mmHg、(90.83±8.82)mmHg和(91.05±8.73)mmHg,心率(HR)分别为(79.94 ± 7.46)、(81.97±7.28)、(82.36±7.41)、(85.83±8.32)次/分钟,均高于INB组的(103.53±8.28)mmHg、(105.40±8.66)mmHg、(109.03±8.13)mmHg、(114.64±9.65)mmHg,(77.68±6.57)mmHg、(79.27±6.69)mmHg、(83.21±7.37)mmHg、(85.83±8.21)mmHg,(71.17±6.21)次/分钟、(75.18±6.47)次/分钟、(74.82±6.12)次/分钟、(79.35±7.12)次/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PVB组的24小时舒芬太尼用量为(27.68±2.64)μg,24小时镇痛泵按压次数为(5.16±0.38)次,低于INB组的(36.22±3.36)μg和(6.87±0.4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VB组静息、咳嗽时2、24、48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为(2.44±0.27)分、(3.55±0.42)分、(2.81±0.34)分,(3.36±0.23)分、(4.13±0.33)分、(3.80±0.25)分),低于INB组的(2.83±0.44)分、(3.98±0.55)分、(3.33±0.46)分,(3.87±0.30)分、(4.59±0.47)分、(4.17±0.2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VB组的前列腺素E2(PGE2)为(1.53±0.28μg/L),去甲肾上腺素(NE)为(362.25±33.85)ng/L、皮质醇(Cor)为(278.72±25.13)ng/L,低于INB组的(2.71±0.32)μg/L、(425.67±38.3)7ng/L和(315.68±29.21)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VB组的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分别为1(2.1%)和1(2.1%),INB组分别为6(12.5%)和5(1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腔镜下肺叶切除术麻醉药用量及镇痛效果优于肋间神经阻滞。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腔镜直视下椎旁神经阻滞对全身麻醉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病人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高铁梅 佘汗涛 吴冰清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280-283.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170
摘要 ( 42 )   PDF(357KB) ( 6 )   PDF(mobile)(357KB) ( 0 )  
目的 探讨腔镜直视下椎旁神经阻滞(PVNB)对全身麻醉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病人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2021年1月~2023年8月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病人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观察组基于对照组予以PVNB,两组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两组术后1小时(T1)、术后6小时(T2)、术后12小时(T3)、术后24小时(T4)及术后48小时(T5)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PCIA药物使用状况、术后应激反应、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1~T5时刻两组VAS评分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变化,且T1~T4时刻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PCIA首次按压时间分别为(11.18±3.29)小时和(9.61±2.48)小时,PCIA按压次数分别为(4.63±1.51)次、(7.22±1.86)次,舒芬太尼输注用量分别为(46.29±6.24)ml、(55.41±7.8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观察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血糖分别为(252.27±19.75)ng/ml、(346.63±25.06)ng/ml和(5.48±0.72)mmol/L,对照组分别为(275.78±21.46)ng/ml、(381.71±23.71)ng/ml和(6.03±0.64)mmol/L,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观察组CD3+、CD4+、CD8+ 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 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0.57±0.05)×109/L、(0.39±0.04)×109/L、(0.26±0.02)×109/L、(1.50±0.35),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0.55±0.05)×109/L、(0.36±0.03)×109/L、(0.29±0.04)×109/L、(1.24±0.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2%、2.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全身麻醉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病人予以腔镜直视下PVNB有利于减轻病人术后疼痛感,减少机体应激反应及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七叶皂苷通过刺激活性氧水平激活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促进乳腺癌细胞焦亡
丁紫琳 李晨媛 王钟 李智宇 孙圣荣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284-288.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1207
摘要 ( 46 )   PDF(1398KB) ( 5 )   PDF(mobile)(1398KB) ( 0 )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Escin)抑制乳腺癌(BC)细胞进展的新机制。方法 设置不同浓度(0,10,20,30,40μg/ml)的Escin处理组,用对应浓度的Escin处理BC细胞,然后利用CCK8、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透射电镜观察和蛋白免疫印迹等实验方法评估细胞表型和可能机制;设置对照组、Escin组和Escin+VX-765组,利用Caspase-1抑制剂VX-765预处理细胞,确定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在Escin诱导BC细胞焦亡中的作用;设置对照组、Escin组和Escin+NAC组,利用活性氧(ROS)清除剂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预处理细胞,确定ROS在Escin诱导BC细胞焦亡中的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Escin对BC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Escin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ROS和焦亡率升高(P<0.05);FL-GSDMD,pro-Caspase-1蛋白表达降低,N-GSDMD,cleaved Caspase-1,IL-18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Escin组比较,Escin+VX-765组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焦亡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Escin组相比,Escin+NAC组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ROS、焦亡率及焦亡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Escin抑制BC细胞生长可能与其调控ROS/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促进BC细胞焦亡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陈氏胰肠吻合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疗效观察
朱媛 余金 孙华朋 李晓刚 廖晓锋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289-293.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1687
摘要 ( 41 )   PDF(1088KB) ( 1 )   PDF(mobile)(1088KB) ( 0 )  
目的 探讨陈氏胰肠吻合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4年12月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176例。依据术中胰肠吻合方式分为两组:采用陈氏胰肠吻合的病人为研究组(102例),采用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的病人为对照组(74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胰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0天死亡率等临床指标。结果 17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生化漏、腹腔出血、胃排空障碍、胆漏、腹部感染发生率和术后30天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胰肠吻合时间为(22.33±5.95)分钟,手术时间为(334.60±66.42)分钟,对照组分别为(30.70±5.50)分钟和(414.46±60.96)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均未发生C级胰瘘,研究组术后B级胰瘘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为(17.10±6.89)天,对照组为(20.88±8.40 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陈氏胰肠吻合操作简便且安全有效,能够缩短胰肠吻合时间,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减少病人术后住院时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胃韧带包裹肝动脉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肝动脉及其分支出血的疗效
余金 朱媛 占学志 廖晓锋 李晓刚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295-298.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1829
摘要 ( 43 )   PDF(867KB) ( 3 )   PDF(mobile)(867KB) ( 0 )  
目的 总结采用肝胃韧带包裹肝动脉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肝动脉及其分支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1月~2024年11月行PD病人194例,按术中是否采用肝胃韧带包裹肝动脉分为两组,包裹组95例,采用肝胃韧带包裹肝动脉;非包裹组99例,不包裹肝动脉。比较两组术中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胰瘘、腹腔感染、胆瘘、胃排空障碍、术后出血及术后肝动脉及其分支出血)。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非包裹组及包裹组均顺利完成PD,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胰瘘、腹腔感染、胆瘘和胃排空障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包裹组术后出血率低于非包裹组(3.16%和12.12%,P<0.05),且包裹组术后肝动脉及其分支出血率明显低于非包裹组(0和10.1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OR=1.013,P=0.011)、胰瘘(OR=9.006,P=0.006)和腹腔感染(OR=7.930,P=0.014)是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肝胃韧带包裹肝动脉是PD术后出血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84,P=0.006)。结论 用肝胃韧带包裹肝动脉能降低PD术后出血率,尤其可显著减少术后肝动脉及其分支出血,且无其他并发症新增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病人一期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疗效分析
匡镜潮 杨康 张辉 高绪照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299-302.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1497
摘要 ( 42 )   PDF(664KB) ( 1 )   PDF(mobile)(664KB) ( 0 )  
目的 评估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病人一期行内镜逆行胰胆管结石(ERCP)+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2023年1月~2024年8月间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病人185例,将同一手术时段接受ERCP+LC的病人被分配到A组(94例),在同一住院期间分次接受LC+ERCP的病人被分配到B组(91例)。记录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总住院费用、结石数目及大小、是否留置引流管、术中失血量、麻醉持续时间、术后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胆管炎发生率、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率以及术前、术后的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总血清胆红素、间接血清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变化情况。结果 B组住院时间为(9.7±2.0)天,A组为(8.6±2.6)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的麻醉持续时间为(2.5±0.8)小时,B组为(3.7±0.5)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的总住院费用为(23969±7421)元,B组为(25427±5236)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期ERCP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手术方案安全可行,住院时间短,费用少,麻醉持续时间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作用
周海洲 黄倩洁 蒋晖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303-305.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015
摘要 ( 39 )   PDF(652KB) ( 2 )   PDF(mobile)(652KB) ( 0 )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后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的镇痛作用。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行LC的病人114例,以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表法分为小剂量组、常规剂量组,每组各57例。小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分别用艾司氯胺酮0.5、1mg/kg复合瑞芬太尼于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PCIA按压次数、术后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小剂量组、常规剂量组PCIA按压次数,术后2、8、12、24、48小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6±0.63)次比(3.14±0.65)次,(2.65±0.67)分比(2.63±0.69)分,(3.01±0.56)分比(3.05±0.70)分,(3.58±0.67)分比(3.60±0.69)分,(2.93±0.37)分比(2.95±0.30)分,(2.04±0.52)分比(2.06±0.59)分,P>0.05];小剂量组幻觉、心率加快发生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比10.53%,1.75%比14.04%,P<0.05)。结论 LC术后采用小剂量与常规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镇痛效果相当,但前者安全性更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全身麻醉诱导对结肠癌根治术病人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李淑萍 王璐 胡淑娜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306-309.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099
摘要 ( 47 )   PDF(665KB) ( 3 )   PDF(mobile)(665KB) ( 0 )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全麻诱导对结肠癌根治术病人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20年8月~2023年8月实施结肠癌根治术的病人75例,均采用瑞马唑仑行全身麻醉诱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25例,瑞马唑仑剂量为0.2mg/kg;B组25例,瑞马唑仑剂量为0.3mg/kg;C组25例,马唑仑剂量为0.4mg/kg。比较三组病人麻醉给药前(T0)、气管插管时(T1)、插管后30分钟(T2)、拔管后10分钟(T3)应激反应情况[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比较三组病人麻醉恢复情况。比较三组病人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T0时,三组病人Cor、E、NE、HR、SVI、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A组Cor、E、NE水平[T1:(181.76±12.49)pg/ml、(67.94±2.66)ng/ml、(355.12±19.82)ng/ml;T2:(231.90±15.82)pg/ml、(72.15±2.83)ng/ml、(379.86±20.31)ng/ml;T3:(300.65±17.43)pg/ml、(77.82±2.85)ng/ml、(405.31±24.36)ng/ml]均高于B组[T1:(172.31±12.07)pg/ml、(66.22±2.73)ng/ml、(326.47±19.24)ng/ml;T2:(214.75±14.88)pg/ml、(70.34±2.79)ng/ml、(354.18±20.66)ng/ml;T3:(279.08±16.62)pg/ml、(75.03±2.81)ng/ml、(387.05±22.82)ng/ml]、C组[T1:(165.44±11.74)pg/ml、(64.01±2.75)ng/ml、(300.66±19.50)ng/ml;T2:(200.42±14.35)pg/ml、(67.59±2.80)ng/ml、(330.18±21.05)ng/ml;T3:(251.33±16.08)pg/ml、(72.44±2.70)ng/ml、(354.11±22.07)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A组的HR、MAP[T1:(79.49±4.05)次/分、(96.09±1.77)mmHg;T2:(76.55±3.83)次/分、(94.88±1.55)mmHg]高于B组[T1:(76.22±3.89)次/分、(95.01±1.63)mmHg;T2:(74.23±3.76)次/分、(93.89±1.51)mmHg]、C组的[T1:(73.65±3.81)次/分、(94.02±1.61)mmHg;T2:(71.55±3.61)次/分、(92.97±1.46)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三组病人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病人呼吸恢复、睁眼、拔管时间均显著长于A组、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A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mg/kg瑞马唑仑用于结肠癌根治术病人镇静效果理想,对病人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病人术后苏醒快,且安全性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部手术后ICU复杂腹腔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董建华 张亚敏 申娜 李斌 赵珊珊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310-312.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637
摘要 ( 47 )   PDF(322KB) ( 18 )   PDF(mobile)(322KB) ( 0 )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ICU复杂腹腔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1月~2023年12月行腹部手术后于ICU发生复杂腹腔感染的病人92例为观察组,同期行腹部手术后于ICU未发生复杂腹腔感染的病人104例为对照组,分析发生复杂腹腔感染的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复杂腹腔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92例发生复杂腹腔感染病人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24株,革兰阴性菌80株,占64.52%(80/124),以大肠埃希菌最多,占比29.03%(36/124);革兰阳性菌32株,占25.81%(32/124),以粪肠球菌最多,占比12.90%(16/124);真菌12株,占9.68%(12/124),以白色念珠菌占比最多,占6.45%(8/1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基础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抗生素的使用情况、ICU住院时间、肠内营养均是ICU发生复杂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复杂腹腔感染病人存在多种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人术前基础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情况、ICU住院时间、早期肠内营养均是影响腹部手术后ICU复杂腹腔感染的风险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关节突磨削量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对术后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炎性指标的影响
甄瑞鑫 赵红莲 史凡祺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313-316.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1463
摘要 ( 39 )   PDF(664KB) ( 4 )   PDF(mobile)(664KB) ( 0 )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TED)中不同关节突磨削量对患者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病人195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每组各65例,均实施PTED,术中上关节突关节磨削量<33%者为少量组,磨削量33%~50%者为中量组,>50%者为大量组。观察三组病人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生物力学稳定性、腰椎功能恢复评分。结果 少量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1.32±7.86)分钟和(11.85±1.10)ml,中量组分别为,(70.06±8.53)分钟和(14.32±2.21)ml,大量组分别为(74.47±10.00)分钟和(19.86±3.00)m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量组血清IL-6、TNF-α术后3天分别为(6.10±1.12)pg/ml和(8.21±1.87)ng/L,出院时分别为(3.27±0.58)pg/ml和(4.32±1.00)ng/L;中量组术后3天分别为(6.68±1.35)pg/ml和(9.00±1.20)ng/L,出院时分别为(4.10±0.63)pg/ml和(6.85±1.28)ng/L;大量组术后3天分别为(7.32±1.00)pg/ml和(10.57±1.28)ng/L,出院时分别为(4.57±0.49)pg/ml和(8.14±1.35)ng/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量组血清腰椎前凸角度、腰椎屈曲、腰椎稳定评分术后1个月分别为(42.28±2.12)°、(1.86±0.36)cm、(10.52±2.01)分,术后1年分别为(42.11±1.97)°、(1.87±0.52)cm、(10.63±1.96)分,中量组术后1个月分别为(40.86±1.89)°、(1.72±0.28)cm、(10.63±2.15)分,术后1年分别为(39.15±2.11)°、(1.60±0.42)cm、(12.11±1.63)分,大量组术后1个月分别为(39.01±2.35)°、(1.61±0.29)cm、(11.20±2.75)分,术后1年分别为(38.11±2.32)°、(1.43±0.33)cm、(13.24±1.52)分,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治疗LDH术中减少上关节突磨削量,能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减轻炎症反应,可获得良好的近中期腰椎功能及关节稳定性疗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斜外侧入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分析
李静 郜勇 陈超 李良黎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317-320.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005
摘要 ( 32 )   PDF(1059KB) ( 1 )   PDF(mobile)(1059KB) ( 0 )  
目的 分析斜外侧入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结核的总体效果,并评价其与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疗效差异。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腰椎结核病人29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采用斜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11例,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随访记录两组病人结核病灶愈合情况、ASIA分级、椎间植骨融合情况,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及其并发症,随访12个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 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结核病灶均痊愈,神经功能ASIA分级为E级,椎间植骨融合率均为100%。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天、3个月、12个月VSA评分分别为(3.79 ± 0.57)°和 (4.27±0.61)°,(0.95±0.43)°和(1.44±0.42)°,(0.53±0.20)°和(0.76±0.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天、3个月、12个月ODI评分分别为(29.94±2.84)°和 (31.36±2.58)°,(8.94±1.98)°和(11.27±2.19)°,(9.28±2.52)°和(12.72±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天、3个月、12个月Cobb角分别为(41.82±2.35)°和 (41.5±2.72)°,(41.28±1.67)°和(41.18±1.60)°(39.33 ±3.52)°和(38.46±2.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均能促进结核病灶愈合和植骨融合,斜外侧入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具有损伤小、功能恢复佳的优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髌下脂肪垫保留与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程度、切口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赵阳 徐伟力 李行星 方栋 周亮 王启伟 窦强兵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321-324.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31629
摘要 ( 33 )   PDF(716KB) ( 8 )   PDF(mobile)(716KB) ( 1 )  
目的 探讨髌下脂肪垫切除或保留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程度、切口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9年6月~2022年9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127例,根据术中是否保留髌下脂肪垫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切除髌下脂肪垫,观察组60例,保留髌下脂肪垫。比较术后12个月两组髌腱长度、疼痛、膝关节功能、活动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术后12个月,两组髌腱长度均降低,且观察组髌腱长度长于对照组[(38.8±6.24)mm比(36.2±6.71)mm],观察组髌腱长度变化率低于对照组[(4.1±1.18)%比(10.7±3.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术前,两组术后1、3、6、12个月疼痛程度均减轻,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切口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14.9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术前,术后12个月两组膝关节活动度与功能均提升,但观察组提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予以保留髌下脂肪垫更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因此临床应尽量保留完整的髌下脂肪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铆钉双滑轮固定与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疗效对比
梅方宇 李永奖 白笋篷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325-328.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1608
摘要 ( 50 )   PDF(1112KB) ( 4 )   PDF(mobile)(1112KB) ( 0 )  
目的 比较改良铆钉双滑轮固定方式与传统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 1 月 ~ 2024 年 1 月手术治疗的髌骨下极骨折病人78例,按固定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9 例,采用改良铆钉双滑轮固定,对照组39例,采用钢丝张力带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术后1个半月、3个月、6个月两组膝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3个月、6 个月膝关节lyshom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2.58±6.37)分钟,对照组为(60.20±11.18)分钟;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45±1.35)天,对照组为(6.40±1.30)天,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疗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1个半月、 3个月、6个月内膝关节活动度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膝关节lyshom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铆钉双滑轮手术对比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更优,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更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与讲座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和作用机制
胡迪 沈浩元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329-331.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528
摘要 ( 37 )   PDF(661KB) ( 5 )   PDF(mobile)(661KB) ( 0 )  
乳腺癌目前仍是全球女性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的首位。寻找可靠的生物学标志物,对明确乳腺癌早期诊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LncRNA HOTAIR)与多种恶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在乳腺癌病人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有研究表明,HOTAIR无论是在乳腺癌病人外周血还是乳腺癌组织中均呈现高表达,且与乳腺癌的增殖、转移、耐药密切相关。HOTAIR可能成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和乳腺癌治疗的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基础的肝细胞癌新辅助治疗进展
王豪 梁宾勇 梅斌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332-335.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1484
摘要 ( 55 )   PDF(701KB) ( 5 )   PDF(mobile)(701KB) ( 1 )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主要根治方法是手术切除,但术后高复发率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为代表的新辅助免疫疗法有潜力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根治切除率和延长生存时间。ICIs与其他治疗的联合方案正逐渐成为肝癌临床研究的热点领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病例报道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伴皮肤破溃血性溢液一例
侯俊 任俊丽 梁婷婷 刘晶怡 王开元 潘澄澄 马秀芬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293-294.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741
摘要 ( 40 )   PDF(820KB) ( 29 )   PDF(mobile)(820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脏原发性多形性未分化肉瘤一例
何俊 韩引萍 王国胜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  335-336.  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271
摘要 ( 49 )   PDF(841KB) ( 27 )   PDF(mobile)(841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