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外科杂志 ›› 2024, Vol. 32 ›› Issue (1): 75-78.doi: 10.3969/j.issn.1005-6483.2024.01.020
摘要: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技术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 2018年7月~2022年12月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病人13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和传统组,内镜组70例,采用椎间孔镜技术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传统组62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手术指标、术后病人临床症状缓解情况。 结果 内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76.1±7.5)分钟、手术出血量(30.5±8.4)ml、切口长度(0.88±0.12)cm、手术后引流量(24.5±4.4)ml、卧床时间(26.8±4.4)小时、住院时间(5.6±1.8)天,传统组分别为(88.0±9.3)分钟、(103.4±18.6)ml、(6.10±1.04)cm、(208.3±34.0)ml、(32.7±6.6)小时、(9.4±2.0)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3个月、6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JOA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腰椎功能优43例(61.43%)、良15例(21.43%),传统组分别为29例(46.77%)、17例(2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11.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椎间孔镜技术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和传统开放手术均可达到较好恢复效果,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其优势在于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
[1] | 吴永超. 大力开展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J]. 临床外科杂志, 2022, 30(4): 301-302. |
[2] | 蒋毅 左如俊. 双通道脊柱内镜和椎间孔镜的特点[J]. 临床外科杂志, 2022, 30(4): 303-305. |
[3] | 吴波 李玉前 王震.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 临床外科杂志, 2022, 30(10): 991-993. |
[4] | 王志伟 冯晶 刘伟 夏平. 经皮椎间孔镜罕见并发症类脊髓高压综合征一例报道[J]. 临床外科杂志, 2021, 29(1): 50-52. |
[5] | 唐云德, 徐卫国, 于风珍, 尚林强. 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J]. 临床外科杂志, 2019, 27(5): 439-442. |
[6] | 卞颖飞. 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后椎间隙感染病人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 临床外科杂志, 2019, 27(2): 166-169. |
[7] | 杨阳, 金伟, 曾寒, 杨敏. 经皮椎间孔镜与Quadrant微创通道下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比较[J]. 临床外科杂志, 2019, 27(1): 72-75. |
[8] | 徐广春, 齐新生. 联合椎板间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J]. 临床外科杂志, 2018, 26(12): 946-950. |
[9] | 尹德龙 郭风劲 李昆朋 田林强 杨卿 黄晖 林阳 宫晨 任晔 陈安民. 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开窗手术治疗的前瞻性研究[J]. 临床外科杂志, 2012, 20(5): 355-355. |
[10] | 邓超 孙甫 刘珂炜.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6例报道[J]. 临床外科杂志, 2012, 20(5): 344-344. |
[11] | 李昆明 宫晨 祁军 王江 陈安民 郭风劲. 腰椎间盘突出症MRI分期与临床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 临床外科杂志, 2012, 20(3): 196-196. |
[12] | 李志华 谭金海. 臭氧联合胶原酶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外科杂志, 2012, 20(3): 220-220. |
[13] | 程宗敏 杨俊 李亚伟等 . 改良经后路单枚椎间融合器加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临床观察[J]. 临床外科杂志, 2012, 20(11): 829-830. |
|